《年会不能停》被误解为童话和无意义,这些人并未理解艺术在社会中的真正价值

图片[1]-《年会不能停》被误解为童话和无意义,这些人并未理解艺术在社会中的真正价值-1RSS壹聚合
春节档的电影谈起来无生趣,似乎都没有能引起我兴趣的电影。只是乘着节日观影的习惯去了电影院看了下《热辣滚烫》,感觉也是老生常谈的框架。新年开工的前一天终于找到一部好看的喜剧《年会不能停》我自我感觉是近年来较为优秀的华语喜剧片了,笑点的铺垫不生硬、讽刺水平高、剧情设置合理、结尾以正能量的方式结尾却不突兀,整体来说就是一部好电影。

不过,令我奇怪的是,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批评集中在剧情较为理想化上,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些人认为徐总在给出有利的谈判条件后这三人应该不会举报了,妥协是正常的选择,但是现实中,并不是不存在这样的人。还有人认为天台那场戏之后就已经是科幻片了,现实根本不可能这样,并以这电影拍得太理想化为由否定了其讽刺的意义,认为这只是一部打工人的童话。笔者认为说出这种观点的人不理解艺术,也不了解艺术表达背后的社会作用。可能在他们心中只有利益,没有感情。

《年会不能停》充当了鲁迅的角色加班文化盛行的今天,996却只成为一种网络梗,大部分人除了阴阳怪气,似乎也无力改变什么。对于公司的种种不合理制度,大部分人只是民国时候围观砍头的看客罢了,而《年会不能停》就是那个敢于批判与讽刺的鲁迅。因为之前敢于讽刺职场且优秀的作品并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很少。而《年会不能停》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讽刺了当下职场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之处。一个误打误撞的调任,竟然产生了一系列的闹剧,而这种闹剧的产生竟然是因为组织内部不敢背锅、推卸责任的顽疾。还有就是媚上欺下的风气让一个不适合的人能一直顺利地走到顶峰,看似是喜剧,但背后的讽刺意味拉满。至少他敢直面并批判这个问题,这就够了,此前大部分人对这种职场环境只会默许或妥协,多少人能有反抗的意识?《年会不能停》就好像鲁迅的作品一样,振聋发聩。鲁迅的作品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变社会,但是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意识到需要改变,这就已经极大地发挥了艺术作品的作用。

《年会不能停》就是如此,至少往后敢于反抗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的人会更多。人们由想法转变为行动往往需要勇气,而艺术作品就是给予人勇气的良药。理想主义为什么就一定是童话?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年代的人都不相信理想主义了,觉得理想主义的人是幼稚的。做世故、利益至上的人才是正道。可能是习得性无助的人太多了,或者是金钱至上早已扭曲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心态,认为理想是可笑且冲动的。不过,也不能全怪个人,这个社会环境确实缺乏理想主义的土壤,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去指责理想主义是不现实的。《年会不能停》也是如此,一些人指责其结局太过理想化,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故事。我觉得这种言论还奇怪,如果我真的拍成一个世俗意义上的结局或者悲剧结局,那这部电影我为啥要看了,本身就缺乏艺术性。而且,如果不拍成这种正能量的结局,难道要变成负能量的结局吗,然后告诉大家不要抗争?那这部作品就没有任何艺术上的作用及社会作用了。况且,理想主义是人类前进的源泉之一,人类如果没有改变和进步的勇气,谈何如今的人类?没有想象、没有童话、没有理想,人类早就灭亡了。

《年会不能停》想要改变的东西只是很小的一个社会问题,竟然也被认为是一种奢望,可见国人被驯化之深。相反,《年会不能停》是对抗这种不合理的用工方式的一个前奏,就好像古时候农民起义时编的歌和口号,具有鼓舞人心的意义。笔者反而觉得该片并不是理想主义,是植根于现实之上,呼吁人们改变的艺术作品。艺术不只是艺术,更是社会的艺术这个迷茫且充满各种社会问题的年代,我们真的很需要这种能唤醒人们思想的艺术作品。《第二十条》就是一个例子,该片成功引起了人们对正当防卫的关注以及作品中延伸的其他社会问题。让人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怎样正当防卫才是合适的,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而《年会不能停》则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讽刺了职场的种种不合理,抒发了我们的内心的情绪,也让我们意识到,这种不合理不应该逆来顺受。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是因为他的作用不只停留在作品当中,而是延伸到社会当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